100元附近上门电话-全国24小时空降附近,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,100块附近上门

应对贸易摩擦,中国自有“粮”策

来源: 2025年04月11日 08:53

  ■ 胡冰川

  这些年,我们最怕的不是农产品产不出,而是好好的买卖被人为搅黄。

  最近,美国又抛出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把加税的大棒挥向全球贸易。农产品也再度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“靶子”之一。

  这并非第一次。早在2018年,美国打响贸易战,中国农产品进口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我们当时也没有含糊,立即对等反制,大豆、玉米、牛肉等美国农产品被列入加税清单,回应迅速,力度不小。

  面对人为干预,我们始终没有乱阵脚,坚持秣马厉兵、未雨绸缪,确保农产品稳得住、供得上、价格不乱。一项项扎实的准备给了我们一步步走出的底气:

  一是供应链更扎实了。我们没有指望美国“回心转意”,而是主动出击,扩展朋友圈。巴西、俄罗斯、阿根廷、南非……该谈的谈、该买的买。以大豆为例,2012年我们从美国进口大豆2597万吨,占比近一半;到了2024年,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降到2214万吨,占比只剩下两成多,而巴西超过美国,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。

  二是国内产业链强起来了。进口是基础,自己争气更关键。一方面,国产大豆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,粮食综合产能、饲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;另一方面,新技术也在发力。我们已掌握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工业化路径。人工合成蛋白正在实现从“实验室”到“车间”的跃升,按万吨级生产规模来算,1000万吨合成蛋白,相当于2800万吨大豆的蛋白当量。说白了,我们不仅“能种”,也“能造”,吃饭这件事更踏实了。

  三是消费结构更理性了。现在老百姓的愿望早已不只是“吃得饱”,而是“吃得好”“吃得健康”。蔬果消费持续上升,肉类消费也从红肉向白肉转变,因此饲料结构随之调整,对豆粕的需求没那么大了。近年来,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量主要集中在水产品、水果等高附加值领域,来源也更广。这对传统中美农产品贸易格局本身就是一种重塑。

  中美农产品贸易,本来是一桩“双赢的好事”:美国农民有货,中国市场有需,互通有无、皆大欢喜。数据显示,2024年,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275亿美元,对华市场仍是其全球最大“粮食客户”;其中大豆出口中,有一半流向中国。反过来,中国消费者也因豆油、豆粕等产品受益匪浅。

  问题是,好好的买卖,却总有人非要搅成一场政治博弈。“贸易战没有赢家”,这不是空话,是经验教训写出来的现实。2018年美国加税后,农产品出口大跌,仅这一项就损失超260亿美元。美国只能拨款补贴,甚至出现了“政府掏钱收粮,农民照样赔本”的窘境。那几年,不少美国农民喊出了心声:“我们是种地的,不是给政策当棋子的?!?/font>

  如今,美国又炒“对等关税”旧饭,不仅经济逻辑站不住脚,实质影响也在发酵。中方当然会做出必要回应。在此要提醒美方:再这么折腾下去,寒心的是美国农民,动荡的是全球市场,吃亏的是中美合作。

  归根结底,农业不是政治棋盘,农产品不是谈判筹码。农民种地、企业做买卖、老百姓过日子,靠的是诚信、稳定和预期,而不是一纸通知、一个政策急刹。

  我们愿意合作,但绝不怕挑战。如今中国不仅“走得出去”,更“守得住”。国内国际双循环愈发顺畅,朋友圈越来越大,底盘越来越稳。我们愿意做全球农产品市场的“稳定器”,但绝不会任人“讹诈”“碰瓷”。

  民以食为天,食以稳为先。中美农产品贸易这座桥,修了这么多年,不该因为政治风向就被当成绳子拽来拽去。美方应回归理性、合作为重,让这座桥继续架在共赢互惠的大道上。

  (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、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)

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版权所有 琼ICP备05002632号

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8号办公楼,邮编:571199,电话:0898-65316887